以“鲨鱼袭击”为主题的电影不少配资炒股股票,而在现实之中,鲨鱼攻击人类的事件也是真实存在的。
鲨鱼无疑是海洋中的顶级杀手,但鲨鱼种类众多,哪一种才是对人类威胁最大的呢?危险是一个多维度的概念,它可以是统计数据上的攻击次数,可以是单次攻击的致命程度,也可以是与人类遭遇的概率高低。若从全球有记录的袭击事件来看,三种鲨鱼位列榜首:大白鲨、虎鲨和牛鲨。然而,若细究起来,其中一种或许更配得上“最危险”这个头衔。大白鲨无疑是鲨鱼家族中知名度最高的物种,这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斯皮尔伯格那部开创性的电影。
它们拥有完美的流线型身躯,体长可达六米以上,重量往往超过两吨。
其攻击方式是典型的“试咬”:从下方发动闪电般的突袭,用锯齿状的三角形利齿撕下大块组织,然后等待猎物失血衰竭。这种策略源自它们对海豹、海狮等脂肪丰厚猎物的捕食经验。科学上,其危险性源于强大的爆发力、巨大的体型和致命的武器。但对人类而言,许多袭击并非捕食,而是出于好奇或误认,不如冲浪者趴在冲浪板上的剪影,从水下看,与海豹的轮廓惊人地相似。虎鲨则像海洋中的清道夫,它们几乎什么都吃,从海龟、海豚到车牌、鸡笼,胃里发现过各种匪夷所思的物品。
这种无所不食的习性,使其危险性增添了一层令人毛骨悚然的色彩。
它们体型巨大,有时甚至超过大白鲨,且性情更为执拗。其独特的、近乎螺旋状的锯齿牙齿,并非为了单纯切割,而是为了牢牢咬住并撕裂坚硬的东西,比如海龟的壳。对于不幸落入水中的人类,这种强大的咬合力和毫不挑剔的进食策略,往往导致毁灭性的后果。在太平洋一些岛屿地区,虎鲨被认为是袭击者的首要怀疑对象。然而,若论及与人类潜在的、高概率的接触,牛鲨可谓一马当先。牛鲨的学名是“Carcharhinus leucas”,其名字中的“bull”既源于其敦实强壮、头大脑小的凶猛外形,也源于它们那好斗且不可预测的暴躁脾气。
但让牛鲨独树一帜、并极大提升其危险等级的,是它拥有一项几乎所有其他鲨鱼都不具备的“超能力”——非凡的耐盐适应机制。
通过调节血液中的尿素和盐分浓度,牛鲨可以自由出入淡水与咸水。它们有时会溯游深入大江大河,如密西西比河、亚马逊河、赞比西河,甚至远至数千公里之外的内陆。更令人担忧的是,它们偏爱的生活环境正是浑浊的河口、浅滩、海湾以及洪泛区——这些恰恰是人类频繁进行游泳、洗涤、取水等活动的区域。1969年,新泽西州的一系列袭击事件,以及2010年前后发生在澳大利亚昆士兰的多次袭击,都被证实是牛鲨所为。
它们在这种浑浊水域中发动攻击,通常是迅猛且直接的,因为低能见度环境下的竞争更为激烈,它们进化出了先发制人的果断性格。
生物学上的这种适应性,将牛鲨的栖息地变成了与人类生活圈高度重叠的危险交叉区,这种生态位上的重叠,是纯粹海洋性的大白鲨和虎鲨所无法比拟的。探讨鲨鱼的攻击性,离不开其卓越的生物学感知系统。它们并非嗜血的恶魔,而是演化了几亿年的精密捕食机器。其嗅觉极其灵敏,能探测到稀释到十亿分之一的血液分子。它们的洛伦兹壶腹系统能感知生物肌肉收缩产生的微弱电场,让埋在沙下的比目鱼或慌乱挣扎的猎物都无所遁形。
侧线系统则能捕捉到水压最细微的变化,“听”到远处不协调的拍水声。
不幸的是,人类在海洋中的许多活动,如游泳、扑腾、钓鱼甚至排尿,所发出的化学和物理信号,都可能无意中模拟了鲨鱼天然猎物的信号,触发它们的探索性攻击。不过我们也不需恐慌,其实全球每年发生的鲨鱼无端袭击事件仅约数十起,其中致命的更是寥寥。你被闪电击中或死于自动售货机倾倒的概率,都远高于命丧鲨口。绝大多数超过500种的鲨鱼对人类完全没有兴趣,体型也构不成威胁。鲨鱼袭击人类,更多是“认错人”的悲剧,或是领域受到侵犯后的防御性反应,而非蓄意捕猎。
炒股配资官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